翁崇惠 翁啟惠





國家最高學術單位的領導人,贏得國際聲望的生命科學家

翁啟惠先生

1948年生
生地/台灣省嘉義縣義竹鄉六桂村261號
父親/翁太閣 母親/翁劉蓮
妻子/劉映理 
子女/翁郁琇、翁郁榮

  翁啟惠天資聰穎,心智活潑,在清寒環境中刻苦自勵,敦品勵學,幼年即呈顯力爭上游與胸懷大志的進取心;於國小畢業後即順利考上台南一中,各項學業成績極為優異,為當時父親期許將來能從醫濟世的「仁」者。翁啟惠於台大就學期間家境依然清苦,必須兼當家教維持生活並幫助弟弟完成學業,因而延遲至31歲才進入他夢寐以求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1982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
  翁啟惠先生,於2006年10月19日,受總統任命為中央研究院第九任院長,2011年續任第十任院長。
  翁啟惠院士,是世界知名最具創見、最多產的有機生化學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橫跨化學與生物科學領域,而他的研究最受稱讚 的是首創結合化學及酵素方法闡述醣分子在生物識別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他的開創性研究,不僅開啟一個新的化學領域,也改變我們對生物界三大分子之一「醣分子」的認識,且對功能基因體科學之研究及新藥物之發展有重大影響。翁院士是世界首位成功以酵素技術大量合成複雜多醣體及醣蛋白的科學家,這個突破性的合成方法使得複雜多醣體及醣蛋白,如治療性抗體,能進入臨床研究並用來開發治療癌症、傳染性疾病、心臟病、中風及各種發炎疾病的新藥。他所發明的「程式化一鍋式反應」也是第一 個自動化合成多醣體的化學方法,可快速合成寡醣,並製作醣晶片,對生 物與醫學皆深具創新與啟發之意義與作用。 翁院士的研究領域廣泛,涵蓋生物有機化學、合成化學,以及生物催化等, 發表超過 700 篇的學術研究論文,並擁有 100 項以上的專利,且有多項 專利技轉至業界成立新創公司 (如浩鼎、醣基、協和等),可說成就非凡。 他的論文因質量並重且被高度引用,科學家影響指數 (H-index)高達108。 過去 30 年來他的研究工作直接影響生命科學的發展,所設計及合成的新 分子及新工具,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分子層次的瞭解,尤其對醣類相關 分子及醣蛋白體學的研究,均有重大貢獻,對後續生技製藥產業之發展具 有深遠的影響。翁院士指導過的學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前後超過三百人, 大部分在研究機構、生技製藥公司、及政府部門服務。
  此外,翁院士 2003 年剛回台灣時,有鑑於台灣生醫產業規模僅佔全球市 場的 0.6%,而且大多是保健食品及低階醫材產業,為了改變現況,翁院 士不僅透過基因體研究中心確立研究主體方向、育成機制,更有感於臺灣 法規的諸多限制,他主動並積極與生技業各方討論,瞭解當時的問題,進 而協助政府制定「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及修改「科技基本法」,以鼓 勵資金、人才與技術之流通,促進新藥及高階醫療器材之研發。對人才之 養成、兼職、智財處理及科研採購也有更進一步的變革,並朝「公」與「教 研」分軌的體制改革目標前進。因有他的努力,使得我國高等教育及高科 技產業之發展能夠快速提升,尤其對臺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有顯著的貢獻。

  翁啟惠先生於中央研究院院長任內,除了費心於主持院務及領導國內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發展外,也繼續主持在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研究,對國內生技產業之發展更是關心。有感於目前國家法規及基磐設施的諸多限制,爰主動協助政府規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並協助修訂「科技基本法」及制定「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鼓勵資金、人才與技術之流通,促進新藥及高階醫療器材之研發,期能加速國家生醫產業之發展,成為臺灣未來國際競爭力的新動能,充分實踐知識份子以學術成就回饋社會國家、濟世救人的偉大志業。
  除了對社會、國家的貢獻之外,2008年翁啟惠先生對於家宅被政府指定為古蹟之看法深具遠見,雖然自己在家宅產權的繼承未有任何持分,卻也極力奔走遊說族人,配合政府文化資產保存政策,將先祖合力興建的宅院得以永續保存;因而獨自出資購置多半產權,結合政府補助,主導古蹟修復事宜。2015年古蹟修復落成,宅院端莊秀雅風格重現。2016年,翁啟惠先生發起成立「清新閣文化藝術基金會」,作為古蹟維護的永續管理機制,對族人而言,先祖的榮光將永世流芳,成為台灣私有古蹟成功修復的典範。

1979年翁啟惠(左一)出國前與夫人及岳父母家人合影
2010年翁啟惠夫婦與女兒翁郁琇(前排左一)翁郁榮(前排左二)返鄉探親
2003年翁啟惠夫婦與指導教授 Dr. Whitesides夫婦合影
2000年翁啟惠於美國白宮受獎與夫人及子女翁郁琇、翁郁榮合影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1982~198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機化學博士(1979~1982)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1977)
‧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王光燦院士實驗室助理(1971~1979)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1966~1970)
‧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現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 學)初中部、高中部畢業(1960~1966)
‧嘉義縣義竹鄉義竹國民學校(現嘉義縣義竹鄉義竹國民小學)(1954~1960)

經歷:
‧1971~1979,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實驗室指導人為中研院王光燦院士)
‧1977,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
‧1979~1982,美國麻州理工學院博士
‧1982~1983,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
‧1983~1989,美國德州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化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87~1989,美國德州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生物化學系、生物物理系,以及生物科學和技術學院 教授

‧1989~2006,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院化學講座教授(Ernest W. Hah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U. S. A.)
‧1991~1999,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尖端科學醣科技實驗室主任
‧1993~1999,美國 NIH Bioorg. and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Study Section Member
‧Bioorg . and Med. Chem. 主編
‧2000~2003,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n Chem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Board Member
‧2000~2008,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Dortmond)Scientific Advisor
‧2000,主持中央研究院化學所多醣體研究
‧2003~2006,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2006~2016,中央研究院院長兼中華民國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國科會委員、國家生技中心董事、台大及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2019榮任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

榮譽:
‧1985,美國生物醫學西樓學者獎(Searle Scholar Award in Biomedical Sciences)
‧1986,美國總統年青化學家獎(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in Chemistry)

‧1994,國際醣化學獎(The IUPAC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Award)
‧1994,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Elected 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996,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Elected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98,美國化學會哈理遜化學獎(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Harrison Howe Award in Chemistry)
‧1999,美國化學會哈德遜醣化學獎(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laude S. Hudson Award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
‧1999,國際酵素化學獎(The International Enzyme Engineering Award)
‧2000,美國總統綠色化學獎(The 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 USA)
‧2002,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lected Member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美國化學會合成有機化學獎(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2006,德國 Humboldt 資深科學家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 for Senior Scientists, Germany)

‧2007,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Elected Member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以色列理工學院榮譽博士(Doctor, Scientiarum Honoris Causa,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國立清華大學、陽明大學、中興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
‧2008,傑出化學研究卡頓獎章(The F.A. Cotton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Chemical Research)
‧2009,國科會科學專業一等獎章(NSC Science Professional Medal)
‧2012,美國化學會亞瑟科博獎(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rthur C. Cope Award)
‧2012,日經亞洲獎(Nikkei Asia Priz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2014,沃爾夫化學獎(Wolf Prize in Chemistry)2015,英國皇家化學會羅賓遜獎(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obert Robinson Award)